根据重庆市相关规定,凡是要新增主要污染物排放的新建、改建、扩建和技术改造的工业建设项目,必须通过购买排污权交易,取得排污指标后,方可获得环评审批才能开工。
成功申请后,预计10个项目为集团带来收入700万元。以每千瓦成本6,000元至8,000元计,今年将投入最多64亿元增加800兆瓦的风电装机容量,往后每年亦会投入同等的资金于风电项目中。
集团财务总监王小彬昨表示,截至去年底集团投资于新能源的资金达127亿元(人民币,下同),当中风电占73亿元。集团旗下的华润新能源副总经理刘日新表示,相比火电价格受政府限价令而冻结甚至下调,风电价格在未来下调机会微,将为集团盈利贡献开拓新出路。相反,内地即将推行居民阶梯电价制度,反有利于推升电价因此,令业务多元化是电企自救的不二法门。刘日新表示,虽然内地通胀升温,但国家鼓励新能源发展,下调风电上网电价不符合此发展方向,同时,若下调电价将会影响中国风电项目CDM(清洁发展机制)的申请。
华润电力执行董事张沈文表示,正参与一个在湖南的核电项目,集团占股25%,期望日后投资比例能逐步加大,取得控股权。华润新能源CDM中心主任林伟平则指,风机造价占一个风电场的成本约7至8成,而由于技术日益成熟,未来风机设备有机会每年降价10%。澳大利亚自2010年底遭遇了史上最惨重的洪灾,肆虐数周的洪水由起初的东部蔓延至南部,直逼澳大利亚第三大城市、昆士兰州首府布里斯班,目前已经夺走了数十人的生命,令20余万人受灾。
我们同时监测到澳大利亚北部海水温度的升高,这意味着空气湿度的增加,并将带来更多强降雨。墨尔本大学地球科学专家戴维 卡罗利说,这是(澳大利亚)历史记载中最严重的拉尼娜现象。目前昆州一些地区的降雨仍在继续。对于低纬度地区多国洪灾愈演愈烈的情况,有专家认为这与去年开始的新一轮拉尼娜现象有关,有专家称全球气候变化是罪魁祸首。
绿色和平组织澳大利亚部气候变化专家向中新社记者指出,虽然没有证据指明近期频发的洪灾直接由气候变暖造成,但科学界和社会研究团体的多份研究报告均指明,气温升高使降雨量增加,气候变化和全球变暖加剧了极端气象灾害事件爆发的频率和程度。图为1月6日,昆州首府布里斯班的暴雨造成多街区被淹,水位猛涨。
位于澳大利亚东北部的昆士兰州近日连降暴雨,暴雨引发50年来最大的洪涝灾害,造成重大财产损失。全国范围内的洪灾致使数十人死亡,40万人流离失所。中美洲国家洪都拉斯也难幸免,该国突发灾难监测局18日证实,北部加勒比海沿岸地区洪灾已造成4人死亡,2人失踪,至少2000居民从大西洋沿岸撤离。《联合早报》称,澳总理吉拉德已成立专项小组,向企业募集重建善款。
据里约州民防厅当地时间19日公布的最新数据,洪水和泥石流在全国造成的死亡人数已升至742人。在巴西,同样由强降雨引发的洪水和泥石流使多个城镇一夜间变成废墟。遭遇洪灾的还有印度洋岛国斯里兰卡,该国自去年12月底到目前的降雨量已经超过近百年来纪录。新富丽堡、特勒索波里斯、贝德罗保利斯和苏米多罗等城镇有6050人无家可归,7780人被迫离家避难。
对这些国家低纬度地区洪灾愈演愈烈的情况,有专家认为周期性的拉尼娜现象导致洪灾频发,也有专家将全球气候变化指为罪魁祸首。洪气象部门称,寒流影响逐步减弱正使受灾地区的恶劣气候好转,但未来一周内可能将有新一轮的冷空气登陆该国,抗洪形势依然严峻。
去年底到今年初,澳大利亚、巴西、斯里兰卡、洪都拉斯相继遭遇暴雨所导致的洪灾由于降雨量发生变化,对灌溉用水的需求增加,而气温升高使粮食生产的地理布局也会发生调整。
世界第二大稻米和小麦生产国印度的农作物可能减产30%。稻米和玉米的缺口分别是11%和9%。报告说,气候变化对粮食生产的两个基本要素水和气候影响最大。今天公布的一项研究表明,美国、中国、埃塞俄比亚和一些北欧国家都在上述国家之列,其农作物将因气温和降雨变化而增产。与此同时,亚洲大陆各地的农作物受气候变化影响存在巨大差异。这份名为《粮食缺口: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的报告是全球生态基金会编纂的。
联合国粮农组织说,目前有1/7的人口营养不良,粮食价格上涨,这一比例将在2020年达到1/5。粮食缺口会影响人类的食品供应和畜牧业生产,因为全世界大约35%的谷物被用作动物饲料。
气候变化可能对美国的玉米种植造成负面影响,但不会影响小麦种植。只有大豆产量会出现增加,比需求高出5%。
法新社华盛顿1月18日电 全球人口爆炸和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可能在未来10年导致全球粮食短缺,但这对某些国家来说不尽是坏消息。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指出,由于上述原因,粮食价格将在今后10年间上涨20%。
报告说,时至2020年,预计全球人口将增加大约9亿。这个非营利机构的负责人说,报告是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及联合国其他机构发表的主要文件撰写的。研究指出,到3 0 0 0年,全球变暖将不光是一个热门话题南极西部冰原可能会坍塌,全球海平面将上升4米。但世界最大的稻米和小麦生产国中国的农作物可能增产20%。
一份新报告指出,如果温室气体排放量继续不受限制地增加,时至2020年,地球表面温度将至少升高2.4摄氏度,加上世界人口进一步增加,将对全球粮食生产构成灾难性影响。报告的作者之一、全球生态基金会的执行主管利利安娜希萨斯说:如果我们不拿出行动,不光是后世子孙,我们这代人也将付出惨重代价。
北欧的小麦产量可能增加3%至4%。与此同时,报告估计小麦产量与需求量的缺口将为14%,也就是说需求比产量高出14%。
利利安娜希萨斯说:这项分析是根据《2007年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第四份评估报告》的结论作出的。报告估计,气候变化会对全世界4种主要粮食作物构成影响,其中包括小麦、水稻、玉米和大豆。
气温升高和降雨变化也可能提高世界第六大咖啡生产国埃塞俄比亚的主要农作物咖啡的产量。本月公布的另一项基于电脑模型完成的研究发现,即便人类在2 1 0 0年停止大肆制造二氧化碳,全球变暖的残余影响可能还将持续1 0 0 0年世界第二大稻米和小麦生产国印度的农作物可能减产30%。只有大豆产量会出现增加,比需求高出5%。
这份名为《粮食缺口:气候变化对粮食产量的影响》的报告是全球生态基金会编纂的。报告的作者之一、全球生态基金会的执行主管利利安娜希萨斯说:如果我们不拿出行动,不光是后世子孙,我们这代人也将付出惨重代价。
法新社华盛顿1月18日电 全球人口爆炸和气候变化的持续影响可能在未来10年导致全球粮食短缺,但这对某些国家来说不尽是坏消息。粮食缺口会影响人类的食品供应和畜牧业生产,因为全世界大约35%的谷物被用作动物饲料。
与此同时,亚洲大陆各地的农作物受气候变化影响存在巨大差异。研究指出,到3 0 0 0年,全球变暖将不光是一个热门话题南极西部冰原可能会坍塌,全球海平面将上升4米。